行業(yè)資訊
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xù)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情況下,為了保障非新冠患者的身體健康,大部分醫(yī)院已有序復診復工。醫(yī)務工作過程中的密切接觸仍具有較大的感染風險,所以疫情下醫(yī)護工作者的防護尤為關鍵。2020年3月30日,SAGES(美國胃腸內鏡外科醫(yī)師學會)和EAES(歐洲內鏡外科協(xié)會),通過其官方網站,聯合發(fā)布了的新冠疫情下的外科手術應對建議。內容主要包括:術中醫(yī)護人員需使用個人防護設備,減少面對面問診,推遲擇期手術,腹腔鏡手術優(yōu)勢(如減少住院時間和術后并發(fā)癥)依然有效,建議考慮氣體的過濾和煙霧排放,減少能量設備的使用,建議對手術患者進行新冠核酸檢測,指定新冠疫情專用手術室等。另外,2020年4月16日ESGE(歐洲婦科內鏡協(xié)會)也發(fā)表了相關疫情下手術開展的指導建議,其中也提到了腹腔鏡手術較開腹手術有一定減少氣溶膠產生的風險,同時對于氣體過濾及排煙設備的應用也有一定的推薦。
手術煙霧的成分及危害
手術煙霧是由95%的水或水蒸汽和5%以顆粒形態(tài)存在的細胞碎片所組成。但是,正是這5%不到的顆粒,才使得手術煙霧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這些顆粒包含的成分主要有:血液及組織碎片、有害化學成分、活性病毒、活性細胞、非活性顆粒、誘導突變的物質等成分。
煙霧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有烴、腈類、有機胺和醛類等(表1),其中CO與丙烯晴受關注,其它含量較少但較受關注的化學成分有氰化氫、甲醛和苯等。在腹腔鏡切除手術完成時,CO的濃度可達到100-1900 mg/L,遠高于OSHA設定的35 mg/L的標準。研究表明腔鏡手術若不排除煙霧,病人機體就會吸收大量的CO,從而造成組織缺氧,患者出現頭痛、頭昏、惡心、心律失常等癥狀。而針對于此,可采用高濃度的氧氣進行強力換氣以及抽吸裝置吸煙。丙烯腈是一種無色的揮發(fā)性液體,易被皮膚和肺吸收,并通過釋放氰化物對人體產生危害。氰化氫在手術煙霧中的濃度達到了10 mg/L。氰化氫是一種無色的有毒氣體,易被肺、胃腸、皮膚吸收。苯可在手術煙霧中濃度達到71 μg/m3,在手術周圍空氣的濃度達0.5~7.4 μg/m3,超過了NIOSH和OSHA規(guī)定的允許值。研究表明這些化學成分可引起頭痛、頭暈、流淚、惡心、咳嗽、氣管炎、哮喘等癥狀。
手術煙霧的防護
美國職業(yè)安全與保健管理總署估計,每年約有5萬人暴露在手術煙霧中,包括外科醫(yī)生、護士、麻醉師等。為了醫(yī)務人員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有必要使手術煙霧暴露醫(yī)務人員了解相關知識,提高防范意識,同時應加強各類防護及輔助設備的引進、使用和管理,減少手術煙霧對醫(yī)務人員的危害,為醫(yī)務人員的手術室工作提供健康的環(huán)境,增進手術室工作人員身心健康。
1.提高防護知識 在手術室工作的醫(yī)務人員,包括護士,外科醫(yī)生和麻醉師等,均需接受手術室煙霧防范知識和信息的再教育手術室工作人員具備正確使用排煙設備的能力,遵守相關規(guī)章制度
2.吸煙、凈化煙霧設備 在外科手術過程中,必須配備除煙凈化系統(tǒng)手術煙霧抽排設備,手術室空氣更新率應達到15%以上。在電刀外科手術中,手術煙霧會在短時間急劇產生,一方面容易阻礙醫(yī)生視線,另一方面也容易吸入大量手術煙霧。
使用6層過濾吸煙器設備 腹腔內手術凈化煙霧,防止有害氣體侵害。避免在術中因使用高頻電刀、超聲刀等使組織蛋白質或脂肪受到破壞及氣化。操作簡單,全芯智能LED觸控菜單,腳踏和智能觸屏,兩種啟動方式,無煙自動關閉,三檔智能控制除煙速度,自動感應吸煙,無需人員操作。手術過程中所產生的煙霧,將瞬間除煙并凈化,轉變?yōu)槿梭w可吸收的健康空氣。保持手術畫面清晰可見,判斷病因組織,無煙霧干擾。適配于全球各品牌腔鏡微創(chuàng)系統(tǒng)。應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婦科等腹腔鏡手術。
目前已經收到不少消息,一些醫(yī)院腔鏡外科的教授由于長期受手術顆粒影響,患上呼吸系統(tǒng)疾病。因此醫(yī)院應重視起手術煙霧的危害,建議定期為相關科室的醫(yī)護人員開展知識講座,并更新除煙設備及防護設備,為醫(yī)護人員同時也是為患者負起責任。
- 上一個:【腹腔鏡】常用器械
- 下一個:【腹腔鏡篇】紗布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