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yè)資訊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微創(chuàng)手術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肝臟的外科治療。
相較于開放手術,腹腔鏡肝切除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的優(yōu)勢。
術前準備
肝膽管結石、肝膽管狹窄尤其是有重癥膽管炎、長期梗阻性黃疸和膽外瘺的病人,局部和全身情況往往都較差,在進行各種檢查、診斷的同時,即應開始進行周到的手術前準備。
1.補充血容量,保持水鹽代謝和酸堿平衡,尤其要注意對慢性失水和低鉀血癥的糾正。
2.加強和改善病人的全身營養(yǎng)狀態(tài)。給予高蛋白、低脂肪的飲食,并補充足夠的熱量、多種維生素。梗阻性黃疸病人要注射維生素K11。有的病人還需要補液、輸血。膽外瘺和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常需應用靜脈營養(yǎng)支持治療。
3.檢查凝血機制并糾正可能出現(xiàn)的異常。與肝功能檢查的結果一并進行綜合分析,對肝的儲備與代謝功能進行評價。
4.注意保護肝功能。膽道感染和長時間的梗阻性黃疸,常致不同程度的肝損害。若已有膽汁性肝硬化,更要注意積的護肝治療。長期帶有外引流管的病人,若每日膽汁流量很多而顏色淺淡,常是肝功能不良的征象。白、球蛋白比例的倒置,更說明整個肝的代償功能處于不利的狀況。若有脾腫大、腹水,更應先做護肝治療,待有一定好轉后,再考慮分期處理。
5.膽汁細菌學和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的調查,以便更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一些復雜病例,常需在術前2~3d開始全身應用抗生素,有助于防止手術或造影的激惹,激發(fā)膽管炎。若手術在膽管炎發(fā)作期進行,還應投用青霉素、甲硝唑(滅滴靈)等以控制厭氧菌的混合感染。
6.保護和支持機體的應急能力,有助于平穩(wěn)渡過手術后創(chuàng)傷反應。這些病人屢遭膽道感染和多次手術的打擊,常有體質的耗損;而且多數(shù)有接受不同程度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的歷史,全身反應能力低下,應注意給予支持與保護。手術中應用氫化可地松100~200mg于靜脈內滴注,術后2d內可再每日靜滴50~100mg,常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7.對帶有外引流管的病人,瘺口局部皮膚的準備要及早進行。對過長的肉芽組織,應予剪除。對局部的炎癥和皮膚糜爛,要勤換敷料并于必要時濕敷。對有消化液溢出的瘺口,要應用氧化化鋅糊膏涂布保護。待瘺口清潔,皮膚健康時再行手術。入院后應常規(guī)驅蟲。術前宜放置胃管和導尿管。
8.分析以往影像資料,確定手術入路。
9.處理好腹壁竇道。
10.術前做碘劑過敏試驗。
適應癥
8.肝門部膽管結石和(或)狹窄為了顯露、解剖肝門結構,需切除增生、腫大的部分肝左內葉者。
禁忌癥
1.肝膽管結石病,處于重癥急性膽管炎狀態(tài),尤其合并菌血癥,感染性休克時,宜先行減壓、引流手術,不宜貿然施行肝部分切除術。
2.晚期病例,并發(fā)膽汁性肝硬化,門脈高壓的病人,在未得先期減壓、引流、降低門靜脈壓力以前,不宜首先施行肝部分切除術。
3.長期梗阻性黃疸、慢性脫水、電解質紊亂、并有明顯的凝血功能障礙的肝膽管結石病人,在未有效地糾正和引流以前,首先完成肝部分切除術有很大的危險性。
4.因一側膽管的長時間的梗阻、肝纖維化,萎縮,致一葉或一側(半肝)肝組織已達“自行切除”狀態(tài)的病人,若不合并結石或感染,已不需行肝部分切除。
術前影像
手術過程圖解
為便于初學者理解,術者在采用圖解的方式呈現(xiàn)了整個手術過程,并在術中圖片上詳細標注了重要解剖標記,以及每一步操作的關鍵點。
- 上一個:【腹腔鏡篇】右側輸尿管切開取石術
- 下一個:【腹腔鏡篇】輸卵管整形造口術